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,这个王朝历经21位皇帝,延续了289年的辉煌统治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唐玄宗李隆基尤为瞩目。他不仅凭借卓越的个人能力,从残酷的皇位之争中胜出,更是开创了继“贞观之治”之后的又一盛世,即“开元盛世”。这一时期,国力空前强盛,文化艺术繁荣,成为历史上最耀眼的篇章之一。然而,历史的另一面同样不容忽视:在李隆基晚年的执政过程中,爆发了震动天下的“安史之乱”。这场叛乱不仅撕裂了大唐的繁盛局面,还直接动摇了李唐江山的根基,使得大唐帝国自此由盛转衰。若从这一角度来看,李隆基无疑难逃后人的批判。那么配资方式,李隆基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将盛世引向动荡的呢?这就要从史书上所说的“两个胖子”说起。
“大胖”安禄山
展开剩余77%安禄山体型魁梧,史载其在起兵前就已重达260斤,称帝之后更是超过330斤。如此身形,很难让人联想到他竟能掌握大权。然而,唐玄宗却破格重用他,让其先后兼任三镇节度使,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。很多人认为,安禄山能获宠是因为他善于逢迎,既会讨好皇帝,也能取悦贵妃杨玉环。但若仅凭“马屁”和舞技,显然不足以赢得李隆基的信任。事实上,安禄山在军事才能和边疆治理上确有过人之处。
唐玄宗继位后,面对来自突厥、吐蕃、契丹等多方威胁,急需能臣武将稳固边疆。他任用姚崇、宋璟、张九龄等贤相振兴经济,进而支撑频繁的对外征战。为更好掌控局势,李隆基设立十个藩镇,由节度使统领兵权。安禄山因熟悉边疆事务、对少数民族战事屡有斩获而脱颖而出。他在平卢任上大败契丹,使边疆暂时安宁。这些战功深得李隆基赞赏。更重要的是,安禄山在朝中与其他权臣并不合群,对太子态度冷淡,却唯独对玄宗忠心耿耿。对于善于权衡的大唐皇帝来说,这种“不结党”的将领最为可靠,因此不断得到破格提拔。
“小胖”杨玉环
相比之下,杨玉环则被称作“小胖”。她的身姿丰腴,恰到好处地符合了“环肥燕瘦”的审美标准,因此跻身“四大美女”之列。很多人将唐朝的衰落归咎于杨玉环,认为“红颜祸水”。但仔细考察,她本人并未直接干政,更无意颠覆朝纲。作为一名女子,她只是沉浸在帝王的宠爱中而已。真正的问题出在她背后的亲族,尤其是杨国忠。
杨国忠因杨玉环的地位而飞黄腾达,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,一路爬升至宰相之位。他靠的并非卓越才能,而是迎合逢迎。他上位后,不仅在朝中排挤异己,更因嫉妒安禄山的权势,多次在玄宗面前进谗,硬说安禄山心怀不轨。安禄山起初并无谋反之意,但家属被杨国忠下令处死后,他终于忍无可忍,借“清君侧”之名揭竿而起,从而引发了“安史之乱”。
杨国忠的昏招不仅在此。他还贸然发动对南诏的战争,派出鲜于仲通和其他将领率兵十余万,却接连惨败,损失惨重,连云南也因此脱离了唐朝的势力范围。这些失败暴露出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与军事的无能,而杨国忠却安然无恙,继续把持朝政。
盛世走向衰落
从杨玉环的出现开始,李隆基渐渐沉湎于声色犬马,朝政逐渐旁落。他虽然察觉到节度使掌兵权可能带来的威胁,采取过调兵易将、轮换驻防等措施来削弱地方势力,但随着年岁增长,他力不从心,政务多交给杨国忠处理。李林甫、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相继折腾,使得大唐本已积累的问题彻底爆发。最终,帝国的盛世走向衰亡。
安禄山举兵,看似反叛,实则也有被杨国忠逼迫的成分。而杨国忠的权力,则离不开杨玉环的庇护;与此同时,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的暧昧互动,也在无意中推动了安禄山的崛起。因而,学者们常戏称“安史之乱”是“两个胖子之间的碰撞”。可惜的是,这场碰撞最终毁掉的却是一个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,也让李隆基从功过参半的皇帝,变成历史上充满争议的人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